Daydream Startup:在疫情艱困期間,她開了一家酒吧,實現「邊喝酒邊上班」的夢想



走在台北六張犁午後的街道,陽光穿過樹葉映照在車水馬龍的行人臉上,一直都覺得這裡有一個獨立於世的靜謐氛圍,是寧靜的住宅區也有許多上班族,藏著一些藝廊,晚上則有各式酒吧在這裡開張。

這麼棒的午後,如果可以有點微醺那該有多好?這個任性的幻想,由這間下午就開張的 Wine Bar —— A Glass or Two 替我們實現了。

一個可愛的紅酒杯鑲嵌在米色牆上,外觀低調優雅,卻忍不住讓人多看一眼。推開圓頂拱門,墨綠色的視覺映入眼簾,接著迎來整片的酒牆,輕鬆的爵士樂在耳邊流淌,自然光透過窗邊灑在桌邊,這麼愜意的空間,讓人立刻感到放鬆。

A Glass or Two 由三個擁有加州與紐約旅居背的女生創立,主理人之一的 Yvette 當初創業的契機很單純,離開飯店公關一職後,剛好合夥人提議開一間 Bar,故事就這樣展開了。

Yvette目前除了開店,還同時兼任 Moonrock 和 Room by le kief 的公關。

過去訪問過許多創業家,在創業初期很多都是兼著其他工作一起創業,但目前大多已經全心專注自己的事業,這回剛好遇到還做著兩份工作的 Yvette,就忍不住好奇:「邊工作邊創業不會太累嗎?」。

對 Yvette 而言,創業同時還有一份工作對我來說是雖然比較安心,但說真的「非常累」。

「常下班後半夜一兩點,回家再繼續熬夜把工作完成。」

原以為開店可以雇用員工顧店就好,但疫情期間請不到人,餐廳酒吧咖啡廳到處缺人,目前是三個合夥人和兩個工讀生輪流排班,時間都被釘在店裡,是開店前 Yvette 始料未及的事。

但也還好公關比較彈性,可以自己調配時間也能遠端作業,如果真的有其他工作要做,就利用下班時間或放假時間完成;若是有活動需要親自到場,就提早排休把時間空出來,抓好兩邊工作的節奏,找到自己的步調,其實就能夠應付。

不過 Yvette 也坦言,要做好兩件工作不容易,勢必會有一些取捨。

「公關有很多飯局,但排班時間大部分都趕不上吃飯時間,所以就必須推掉很多邀約,這也是必然的事。」

比起許多新創店家卯足全力宣傳, A Glass or Two 沒有放任何照片的 IG,顯得非常低調。

原來根據法規,酒類相關的圖片都需要加上「禁止酒駕、未滿十八歲請問飲酒」的字樣,對美感格外追求的 Yvette,始終無法為自己的堅持妥協。

「因為覺得很醜,既然想不到更好的方法,就先放著吧。」,Yvette 以一貫隨性的口吻說。

話雖這樣說,卻不禁讓人疑惑,新創店家沒打廣告要怎麼吸引客人上門?

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 Yvette 的「公關」工作,因為前工作打下的人脈,讓 A Glass or Two 即使不大肆宣傳,也不斷有客人上門。

「像我們這種小店也不會到處發新聞稿,剛好之前公關工作認識一些媒體,也有不少經營自媒體的朋友和藝人,靠他們分享也默默也吸引不少客人。」

除了朋友幫忙宣傳以外,Yvette 本身也認識很多酒吧人,可以跟他們要很多資料、分享廠商和索取建議;另外兩個夥伴也在酒圈中很活躍,和酒商的關係很要好。

不只開店的基礎背景比別人優勢,還有很多同行前輩的經營模式可以效仿,並不是從零開始的無頭蒼蠅,在資源很豐沛的狀況下,其實 Yvette 對開店這件事沒有太多擔心。

「我的新聞稿三個月後才寫出來。」,Yvette 笑說。

Yvette 的經營模式非常 chill,從她身上看到創業者必須具備的另一個條件:「懂得放鬆。」

自己當老闆可以創造更多收益,但不想領死薪水的另一方面,就是盈虧漲跌都自己承擔,心臟不大顆一點,每天盯著收支看真的很焦慮。

尤其 A Glass or Two 籌備階段時遇到疫情三級警戒,店不能開,公關工作也跟著停擺,砸下許多資金又少去原先收入的狀態下,Yvette 卻覺得一切都「剛剛好」,正好趁疫情期間慢慢裝潢,成本就只有房租,沒有其他營運的項目要煩惱。

「當然,看著錢一直燒會很緊張,

但開店本來就急不得,

餐飲業幾年回本都是常有的事。」

當初開店,就是想要開一個可以隨時隨地輕鬆喝酒的地方,宣傳不宣傳都還好,對 Yvette 來說,創業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,營運過得去就好,能邊上班邊喝酒就覺得很滿足,徹底遵守當初開店的初衷。

「如果要開店賺錢,

去投資手搖飲就好啦!

幹嘛自己開店顧店那麼累?」

既然是一間 Wine bar,就要有種類豐富可供選擇的酒類。但才剛開店,知名度不夠,又要一次進那麼多酒種、兼顧叫貨數量,會不會在金額上是一種很大的負擔?

首先,先觀察你的客群喜歡什麼樣的酒,精準叫貨,才能避免出現囤貨成本。

「我們的客人都比較年輕,所以我們不會進太昂貴的酒。」

接下來,和酒商培養默契,談一個最適合彼此的進貨模式,在艱困疫情期間反而有很大的討論空間,創造雙贏局面。

「我們的庫存只有一個冰箱,所以和酒商談了自己的進貨方法,雖然少量,但保證會很常態叫貨,以不壓太多庫存的方式賣酒,壓力才不會那麼大。

畢竟酒商也需要賣酒,加上疫情,很多店也無法一次叫太多酒,以前可能一次就要叫一整箱,但現在會願意讓你混搭,只要他們確保你可以叫到一個量,酒商和店家會互相幫忙,能彼此體諒。」

開店總要參考客群的消費習慣和周遭環境的風氣,作為一個「下午就開始營業的 Wine Bar」,A Glass or Two 只營業到 00:00,和大多營業到凌晨的酒吧不同,加上以台北喝酒的區塊來說,六張犁算是邊緣地帶,生意會不會不好做?

其實只要做自己,這些「不一樣」反而會更吸引顧客上門,培養出屬於自己與客人最舒適的經營狀態。

「這裡有很多外國人和上班族,有自己的生活圈,我們都說這裡是台北的布魯克林,很 chill 跟隨性。下午人不多,但常有很妙的客人,像是一次就是一大桌進來坐到晚餐才走;或是一個人來的大叔和阿姨。」

除此之外,A Glass or Two 也因為「食物」成為店裡的招牌賣點。

除了搭酒必備的起司火腿盤、油漬橄欖、綜合堅果外,有來自台中与玥樓的古法雞湯盅、Boulangerie Ours 的歐式麵包、HiBoRu 的辣醬拌豆乾和 TERRA 土然的巧克力。

「很多客人來這裡坐下來就是先點一盤水餃,把這裡當餐廳。」,Yvette 笑說。

看起來很低調的 A Glass or Two, 曾和花店一起聯名工作坊,也擺過市集,這是很多新店會有的曝光活動,但 Yvette 坦白說真的是「做好玩的」。

「扣除整理場地和準備時間成本,真的賺不多,對我來說比較像是一種行銷活動,我真的(用吸塵器)吸地吸到懷疑人生;之前也去市集擺攤過,但收入真的非常少。不過都是一種開闊市場的方法。」

不論如何,還是一個別人認識自己;自己認識別人的好管道,累歸累,有收獲就值得。

「可以從小市集到大市集,

過程好玩、客人開心,

就很不錯了。」

聊了這麼多,不知不覺就被 Yvette 圈粉了,A Glass or Two 果然也很有創辦人的性格,放鬆隨性,適合聚會、約會,也可以一個人來享受六張犁樹蔭下的愜意。

最後 Yvette 也分享了想創業的我們一些建議,開一家自己喜歡的店,有這些你需要提前注意到的事。

作爲正在路上的人,想讓你知道…







FOLLOW US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