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dream Startup:從香港移民到台灣,他們在台北開了一家複合式咖啡廳

午後走在靜謐的南京東路巷弄,印在粉紅底上的 “Today is a good day.” 乘著陽光迎著撲來,走近一看,你會發現這是一間很特別的咖啡廳。純白的牆上掛滿繽紛色彩的絹印小物,沒有制式陳列,每張桌椅高矮胖瘦聚在一起的模樣甚是可愛,每個角落都有故事,像是整齊擺放的顏料瓶和寫著標語的字卡。

播著廣東話流行歌,接著以一聲親切招呼作為美好下午的開端,沒錯,Good Day Cafe 的創辦人,是一對來自香港的年輕夫妻。

Good Day Cafe 是一個很有趣的複合式空間,墨指先生 亞 Vee 負責絹印工作坊,墨指太太 Bonny 負責咖啡廳。

亞 Vee 在香港創立墨指工作室至今已經十年了,提供各種相關絹印服務,因為收入不穩定,所以來台灣的前兩三年找了另一份工作;Bonny 原先正職是公關,沒有餐廳工作的經驗,平常興趣是自己在家裡煮東西,喜歡到做出心得,朋友們都要她乾脆出來開一家自己的店。

因此,他們決定來台灣把彼此喜歡的事結合在一起,Good Day Cafe 這個美好空間於焉誕生。

過去每年都會來台灣旅行,喜歡台灣的溫情和人情味,加上香港近幾年的動盪和疫情肆虐,在瀕臨窒息之際,毅然決然決定來到台灣,因為在這裏,他們看得見未來。

「疫情讓我們被困住了,

反正在香港也只能關在家裡,

時間都停止了,

就想試試做一點別的事。」

絹印在香港是很冷門的東西,雖然在台灣也是,但台灣整體風氣比較欣賞文創、接受度更高,旅遊期間他們在台灣看見各式各樣的文化產物,做文創的 Willam 認為藝術類的東西在台灣發展性更好。

「香港市場很小,現在的大環境也讓藝術發展很受限,當下,我就立刻覺得不能繼續留在這裡。」,亞 Vee 說。

香港移民台灣有很多方式,主要是投資和創業兩種,Bonny 和亞 Vee 選擇了創業移民,需要先做一份報告和台灣政府說明創業計畫,介紹墨指工作室十年在香港做什麼,以及來台灣想做什麼。

「老實說,這是一個比較困難的方式,投資移民就是準備好 600 萬新台幣(約HK$155萬)就可以過來,實行來講是相對簡單的。」

不過很多事都一體兩面,亞 Vee也因為有絹印工作坊的經歷,比起帶著錢來台灣卻沒有任何相關經驗的人來說,至少目前工作坊的營運是熟悉且上手的。

Bonny 和亞 Vee 來台灣的時候剛好遇到疫情三級警戒,街上完全沒有人,店面還能看,但自住房幾乎是沒有房東願意帶看,加上隔離時間,他們總共住了一個月飯店。

但木已成舟,再抱怨辛苦也沒用,都到台灣了,只能打起精神想辦法把問題解決,中間遇過有很多不順利,但一件一件處理,困難就默默過去了。

「雖然壓力很大還是很開心,

因為不管多辛苦,

我們都是在為自己的店努力。」

雖然疫情拖著許多事,卻也為帶來一些幸運,他們因此和房東談到更低的租金,趁警戒期間裝潢,完工後也差不多開放內用了。

回憶當初找店面的經歷,有台灣朋友建議他們要把店開在離捷運站近的地方,於是 Bonny 和亞 Vee 在香港時就開始做功課,持續在網路看店,但台北的房子都是很快就被租走了,所以也只能來到台灣才開始找。

但就像命運一樣,跑遍了很多很地方,不是太舊就是太貴,最後看到這裡就一見鐘情。

「到這裡都還好,最大的難處,是台灣『真的很慢』。」,Bonny 笑說。

當時,剛好有一個嫁到台灣開店的女生朋友,推薦了裝潢師父給他們,因為住在淡水,所以沒有每天監工,11 月多給他鑰匙,到 6 月去看的時候都沒有變動太多,讓他們很不知所措,不知道怎麼叫他快一點。

「可能我們是香港人,速度真的比較快,

為什麼他那麼慢?

我好幾次都懷疑自己。」

看 Bonny 邊講邊懊惱抱頭的樣子,完整體現香港人和台灣人性格差異,實在太可愛了。

台灣咖啡廳競爭激烈,外地人開店要怎麼開拓本地客源?

原先也想過找 KOL,但經費不夠只能作罷,很幸運的是,剛開店時就受到美食網紅的推薦,陸續就有人聞名而來;也還好 Good Day Cafe 的主角是絹印工作坊,「不只是咖啡廳」就成了他們能與人區別的最大特色。

只是客人雖然變多了,Bonny 卻因為大家只是來拍了照就走而感到失落。

「一開始變得有點像網紅店,我有點難過,我想和大家分享有溫度的料理,他們怎麼都沒吃只是拍照?很怕大家來一次就不再來了。」

後來 Bonny 學會轉念,發現這樣這樣也不錯,先打開知名度,就會有更多人願意試試看。現在已經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家店不只好拍,食物也好吃。

目前咖啡廳是「一人廚房」,所有大小事都由 Bonny 自己完成。

但畢竟不是專業廚師,一開始只能用在家裡的方法做,不知道怎麼教別人,也不懂餐廳的流程,對備料、買食材完全沒概念,頂多請亞 Vee 幫忙做飲料,曾經發生過忙不過來只好退錢給客人的情況。

「比較怕的是,要怎麼同一時間做五種不同的料理?怕無法一心多用讓品質變差,總不能一個做完再接下一個,客人沒辦法這樣等我。」

從上班族到咖啡廳老闆娘真的不容易,Bonny 坦言到現在都還在適應、找方法。

因為早午餐的口味大致上差不多,因此沒有遇到港台口味不合的問題。

但香港人來台灣工作或開店,都會遇到一個問題,就是台灣人很重視「CP 值」,必須考量兩邊的消費習慣差異,學著先放下自己的想法。

「我們很容易用香港的薪水去比較,一個蛋沙拉在香港可以賣到一百多塊港幣,但在台灣不可能。」

開餐廳以後,Bonny 發現台灣食材的物價比香港貴,例如一顆進口酪梨 12 塊港幣(40 塊台幣),台灣一般賣 90 多塊台幣,即使從 Costco 大量買也要 40 多塊台幣,在薪資水平差兩倍的狀態下,台灣原物料的物價真的比較貴,雖然租金低,反而很難賺到錢。

但目前也開始找門路,和中盤商訂貨、靠朋友介紹或是業務推薦,慢慢學習,漸漸調整到最佳狀態。

剛開店得失心很重,Bonny 曾經被一條評論打擊到停賣一道菜兩天。

但開店,總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,一個人不喜歡,但其他人喜歡就夠了。

「每個人的 80 分都不同,

他不喜歡,

我就煮給喜歡的人吃就好。」

於是我親自試吃了在 Google 上被評「很居家,自己也做得出來」的墨指太太料理。

土司烤得酥脆,炒得鹹鹹香香的蘑菇配上綿密濃郁的酪梨,咬一口鮮甜軟嫩的干貝,老實說我非常驚艷,這個等級已經比外面許多早午餐店還好吃;焦糖脆脆鬆餅也直擊心坎,香甜的焦香味在口腔裡散開來,鬆餅厚度剛好,鬆軟扎實得讓人一口接一口。

看來 Bonny 的擔心很多餘,相信再過一些時間,這裏就會被許多人納進必訪口袋名單。

訪談過程非常開心,Bonny 和亞 Vee 一起開店,常常是互補對方的角色,看似陽剛有個性的亞 Vee 其實心思細膩,負責所有文書處理的工作,笑說自己的每天跟表格相處的「表哥」;Bonny 則是發揮公關的本領,主攬創意發想、經營社群。

雖然到現在每天都還是會擔心「到底能撐多久」,有人說創業是做白日夢,但我在 Bonny 和亞 Vee 閃亮的眼神裡,看見只要動身做,夢想就有被實現的一天。

作為正在路上的人,想讓你知道…

如果你也對移民來台的生活很好奇,Bonny 和亞 Vee 也在這裡提供了經驗談,希望作為「前輩」,能給予更多幫助。

如果你也對移民來台的生活很好奇,Bonny 和亞 Vee 也在這裡提供了經驗談,希望作為「前輩」,能給予更多幫助。


FOLLOW US


WHAT’S NEXT 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